善行 责任 诚信 公正 尊重

知行合一   服务社会


宁 波 市 心 理 援 助 协 会

“蓝丝带”外来小学生社会工作项目(四期)之十二——致和学校举办心理讲座
来源: | 作者:事业宣传部 | 发布时间: 2017-06-23 | 128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7年616日,“蓝丝带”外来小学生社会工作项目(四期)第十次活动在海曙区致和学校开展,宁波市心理援助协会驻会干部孙文、艺术治疗专委会委员齐玉芳、青少年专委会委员梅培红分别为五、六年级的同学举行了三场心理讲座

孙文老师为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一场考前减压课。在之前“知心信箱”的通信中,很多同学说到存在考前感到紧张,有时会失眠,有时候会吃不下饭,复习的时候不能专注,会去想考试后会不会受到父母的责怪等等,这种过度的焦虑会影响大家的复习。接着,孙老师向大家诠释了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他告诉同学们适度的焦虑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它能够使我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并使注意力集中,调动身体的能量,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齐玉芳老师在502班给同学们做了一场《情绪是我最好的朋友》讲座。她将学习与网络游戏相联系,把做作业比喻成游戏中的“生产资料”,平时的考试比成打“小怪兽”,期末考试比喻成打“大怪兽”,引起同学们强烈的兴趣。在与同学们拉近距离的同时,解读了家长不让同学们玩打游戏后,大家的情绪感受,鼓励同学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换一种心情对待考试。随后的电影片段,让同学认识了喜怒哀乐这几种基本情绪,以及情绪在日常生活的表现。

501班教室内,梅老师用心理学理论告诉学生: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交往的内心需求,这是爱的需要,也是尊敬的需要。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人际交往是有原则的,那就是真诚原则、平等原则、主动原则、交互原则。为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她用“三个小金人”的故事方式,让同学们明白了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话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就是让我们多听,并善于倾听,多去赞美别人,学会善于自我表达。

梅老师又着重讲了学生应具备的交往礼仪——那就是“尊重、宽容、关爱、礼貌、合作”,并鼓励同学勇敢上台演示,用规范的用语进行沟通交流,并让在坐的同学点评。

最后,蓝丝带项目组还对该校学生进行了心理测量。通过比较与学期初的问卷结果,评估本次项目效果。

 

图一:孙老师诠释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图二:齐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喜怒哀乐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