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 责任 诚信 公正 尊重
知行合一 服务社会
宁 波 市 心 理 援 助 协 会
2016年12月16日下午,“蓝丝带”外来小学生社会工作服务(第四期)项目的第五次活动在海曙区致和学校举行。由宁波市心理援助协会陈佳、曹莹莹、孙文三位心理师为该校501和502班的同学分别开展以情绪调控和消费心理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
陈佳老师为501班的同学们带来的是一堂生动有趣的情绪辅导课,通过精心安排的内容使同学们懂得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引导同学们以积极的、和谐的方式来表达并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
“情绪猜猜猜”的游戏环节首先是让同学们表现出“喜怒哀惧”等各种情绪反应,这个情绪的“热身活动”很快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之后小故事“踢猫效应”讲的是: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这个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在现实的生活里,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而另一个“小月的心事”的小故事,则是以实际案例讲述小月与同学间发生的故事,教会同学们如何合理宣泄情绪,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最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分享能够使自己快乐秘密。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还和大家分享了他最近遇到的伤心事,小组的同学纷纷去抚慰他的情绪。
曹莹莹老师这次的活动主题是“小学生的休闲消费心理”。在502班的教室里,曹老师给同学们讲了消费和消费心理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小学生消费心理的类型和特点。然后解析了商家们是如何利用这些消费心理开展产品营销,而作为一名小学生,在了解这些后又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期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纷纷发表看法、感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图一:曹老师讲解消费心理的概念 图二:陈老师讲“踢猫效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