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 责任 诚信 公正 尊重

知行合一   服务社会


宁 波 市 心 理 援 助 协 会

社工艺术治疗技能培训项目之二——曼陀罗绘画
来源: | 作者:paa0574 | 发布时间: 2016-10-27 | 109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61026日上午,海曙公益创投——社会工作者艺术治疗技能培训项目第二场活动在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二楼培训室举行。讲座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宁波市心理援助协会特邀心理专家傅岩为大家讲解“曼陀罗绘画的原理与应用。共有50余名社工和心理学工作者参加了活动。

曼陀罗”(梵语Mandala,即圆轮)原是佛教修行密法、观想的地域,被视为是佛陀觉悟境地。后来,曼陀罗被心理学家荣格联想为自我及整体个性的核心,他发现当一个人绘画曼陀罗时,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并将其转化发展成艺术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38岁时的荣格遭遇了生命的瓶颈期,他辞去教职,全心专注于内在的修持。每一天他都将自己的梦境、思想及所绘的图加以记录,并顺著内心的指引,在日记中描绘成圆形图。荣格发现,他所绘的圆形图原来就叫曼陀罗。正像他所发现的那样: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原型都是分裂的,以至于我们需要“曼陀罗”让它整合起来。同时,只有当我们愿意面对自身的恐惧和阴暗面,生命才有转化的可能。神秘、奇幻的“正念曼陀罗”自我疗愈之旅,不需要有任何绘画基础,却可以画出令自己震撼的曼陀罗画。

傅老师从曼陀罗的来历、特点、作用和工具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其特点为神圣之圆、生命的中心、扩张的生命、对称、平衡、放松、冥想、专注;主要的作用是调和意识与无意识;对于曼陀罗来说,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纸,笔和圆规。在讲解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后,傅老师让在座的每一位用彩色铅笔在一张A4纸上填充颜色或图形来实践曼陀罗绘画。由于时间的关系,A4纸上已经有打印好的曼陀罗图形。每个人作画无强制要求,任何东西都随个人意愿自由发挥。当所有人都绘画完毕后,接下来傅老师请大家自愿分享自己的感受。傅老师在大家分享完自己的感受之后,解答了为什么要自己分析自己所画的曼陀罗的问题,因为曼陀罗是自己对自己的觉察与分析,不能用他人的概念来框定自己。之后,傅老师分享了自己画曼陀罗的感受,并向大家分享了她这一年半以来所画的部分作品。

活动中,傅老师细心的讲解和接纳的态度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绘制曼陀罗的体验也让大家感到宁静和放松并增加了对自我的觉察。

  

图一:傅老师讲授“曼陀罗”基础知识                      图二:学员分享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