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 责任 诚信 公正 尊重
知行合一 服务社会
宁 波 市 心 理 援 助 协 会
李颖,毕业于宁波大学,本科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宁波市心理援助协会会员,现为机关公务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从横向看,它外延宽广,包涵的内容实在多。从纵向看,它包含两个向量———个人的自我成长和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主体,及客体关系。
小时候常常想,人与人之间如果可以用意识或脑电波沟通,那该多好啊,就不会发生那么多误解了。长大后,才明白就算人与人之间可以用意识沟通,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我们对接收信息的解读不一样。就像一百个人看《蒙娜丽莎》,就会有一百幅《蒙娜丽莎》一样。
但是学了心理学之后,我发现,人们还有另外一种能力——共情,或者叫同理、感同身受,而这对一个咨询师来说,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与此这时,另一个问题产生了,既然人与人之间对信息的解读不一致,那么要如何共情呢?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有感同身受的例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只要能完全抛弃自己的观念想法,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就能感同身受。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要完全抛弃自己的观点、观念,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有什么观点、观念、想法。了解自己,这恐怕比了解别人难多了。一百多年前尼采的这段话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将原原本本的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或是对别人毫无隐瞒,再或者将自己的感情、想法表达给别人,这些做起来都不是很难。但,让一个人丝毫不掩饰地面对自己,做起来反而会很难。”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从原生家庭中或有意或无意地继承了做、想、感受和感知的模式,这些模式几乎已经成为自动化反应了。只要有相应的刺激出现,立刻会产生条件反射。它的运作速度之快,几乎令人难以察觉。因此,要识别这些模式,确实不容易,但又确是值得的。因为只有当个体开始能够觉察自己,能够看到这些自动化模式,能够判断哪些是可以接受的,才有可能摆脱这些影响,获得自由。而这种自发的识别自己的观点、想法的行为就是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令人痛苦的是,必须放弃某些从过往模式中获得的报偿,比如安全感、认同、良好的自我感觉、来自他人的获益。而成长的回报是成为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选择。自我成长的过程实质就是与原生家庭(父母以及其他父母自我形式的影响)友好分开的过程,偶尔我们还可以去回访他们,但不再受他们的支配。
所有我们学习的知识、经历的事件、努力的作为,都是为了提高心理能量,有足够的心理能量,自然可以驾驭同等能量的物质。否则,即便今天拥有了这些物质,转瞬间就会失去,就算不失去也会把人逼疯,做出违反常规的行为来,而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失去。这些就是物质的反噬,因为物质是有形的能量。这样的例子,在如今的社会上比比皆是。物质发展得太快,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心理能量,物质的大厦怎能不坍塌,人心又怎能不浮躁。
心理学也许是一扇门,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但真正的自我成长却只能发生在内心,只能由每个人自己来走。这条路遍布荆棘,但却是通往自由之路。选择走的人无疑都是勇士,你会选择走吗?